Search


來自板橋高中的反饋:

"今天聽玩演講後,我的心情非常複雜,一方面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來自板橋高中的反饋:

"今天聽玩演講後,我的心情非常複雜,一方面心疼講師的遭遇,也佩服他的勇敢,另一方面也對傷害他人的人充滿憤怒,但是我後來想想,憤怒有甚麼用?那並不能擁有任何實質上的改變,反倒是講師很勇敢的用表演藝術漸漸走出傷痛,沒有讓自己一直活在一個受害者的陰霾當中,甚至是走出自己孤單的世界,走向人群,去幫助那些未曾謀面過的我們,這也讓我再更進一步去思考,我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傷痛,或是不可告人的秘密,只是受傷程度的大小不同而已,而其中有些傷我們以為沒那麼重要,其實已經漸漸影響到自己的個性與生活了,那麼在傷口癒合的過程中,如果有人陪伴是否能夠變的快樂?抑或不那麼痛?但陪伴又不只限定於"被動",其實陪伴也可以是主動的,在幫助別人的當下,其實自己內心的傷痛也可以漸漸的被撫平,而那些我們不認識的人,不了解的傷痛,也可以有被治癒的一天,只是我們不一定能在實際付出的當下立即看見,因為有些事情帶來的影響是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浮現,最重要的是付出過的並不會消失,所以不要在給予時退縮,不要害怕去付出,因為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帶來了多大的影響。

其實除了啟發以外,也讓我更肯定自己曾做過的服務;護理之家的爺爺奶奶,爲甚麼要住進護理之家?其中有些人的晚年是孤獨的,而行動也受限了,很少有人可以陪伴他們,甚至是聽他們的人生故事;身心障礙者,在陪伴他們的短短幾個小時,我也能夠感受到強烈的異樣眼光,那他們是怎麼走過來的?度過了多少日子的孤獨?小朋友,有些我們看起來越快樂的人,也許才是我們最該去注意的,爲甚麼有些孩子需要一直吸引我們的注意?爲甚麼會出現一些過於成熟或是憂愁的眼神呢?我想,人都是孤獨的,但同時也是需要愛與關懷的,短暫的孤單可以使人的成長,但長期下來卻可能吞噬一個人,即使每個人成長的路上都不是完全順利的,但如果透過互相陪伴能多添一份色彩,能漸漸除去心中的不安全感,那麼何不讓世界更加多彩繽紛呢?即使在這不完美的世界裡,我們還是能夠用自己的方法去陪伴其他生命,這樣彼此的生命才會更加完整。"

照片出自:賴雪蕙老師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孩子,12歲時,你的那聲求救,20年後,終於被自己聽見。 一篇最難寫的自傳,一場最赤裸的獨白。 小丑不流淚 / 作者: 姚尚德 / 遠流出版社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79855
View all posts